Page 113 - #77 chn
P. 113

T



 作为社交属性浓重的空间,中国传统茶馆的体验  了提升门槛和账单长度,没有令人生出再次到
 内容从不仅限于喝茶,彭镇老茶馆从前就唤来川  访的决心。不仅如此,传统茶馆敞开大门迎天
 剧变脸、折子戏、金钱板、散打评书等戏剧演  地客的不设限态度也让各种职业身份的人在这
 出为茶客助兴,交通茶馆在得以继续存活之后也  儿得以休憩,满头大汗前来歇脚的棒棒军、难
 搬进几台麻将桌,丰富茶客消磨时间的方式。而  得回乡光着膀子摆龙门阵的男人、前线说媒的
 曾经在实体经济尚充斥人们消费生活的时候,  热心人、和姐妹朋友叙旧的婆婆……如今,还
 这些茶馆里也允许不少小本生意的“加入”,  有为了见证这充满生活气息而来的学生、为出一
 卖报、擦鞋、采耳,甚至是另销零嘴的人都能在  组获赞上千图片的网红、从城市与工作里抽离放
 这里遇见主顾。   松自己的年轻人们。

 反观现代茶室里强调文化体系与体验感的项目功  在茶客间存有这样的评语“茶馆的性格靠茶馆的
 能,不是满桌私房宴,就是教人香道、培养雅致  人和茶客来养”,或许这句话的逆命题也同样成
 性情的门道,这些并不能让每一位来客放松享  立,来到哪间茶馆,你就拥有了怎样的生活态
 受,假以文化增加负担感,看似质感高级,但除  度,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当然,在正进行的经济体系下,现代茶室的收费
 并无不妥,秉着传播中式茶文化而在装饰、人员
 培训等耗下的大笔成本需要持平。


 但它们像是忽略了一个问题,消费投入与距离感
 成正比,越高定价的茶室越是要求茶客具有高消
 费能力和文化程度,远不如平价茶馆那般亲民。
 平价奶茶的流行和抱持非高价不喝茶的那批固执
 茶客的诞生大都含有上述的原因。

 说到金钱成本,交通茶馆还另有一则故事。2005
 年时,依旧保持低价经营的茶馆险些因房租上涨
 而无法继续生存,由毗邻的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
 里的一位油画系教授陈安健出资资助,保下了这
 座老茶馆,也在此创作“茶馆人生”主题油画,
 引得许多学生和艺术家都前来寻找灵感。

 中国式“第三空间”里的生活群像


 美国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 提出,并被星巴
 克沿用的“第三空间”概念,实则早就在中国的
 茶馆里落地生根。鲁迅笔下让孔乙己贪嘴的茴香
 豆、老舍描述逗鸟食点心的场所都是茶馆。


 114                                                                                                 115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