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CTI82_EN
P. 57
C
Ⴈലၻܒࡹᆇൌ֥ऴ٥ൗࢸ
如果不是截稿日迫在眉睫,在办公室或家里坐上一天常常会
一事无成,但只要换一身行头,奔赴一家几公里之外的咖啡
馆,工作和学习效率或多或少都会提高。
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在朋友推荐之下点开一则标题为“声
游全球咖啡馆”的链接。按下播放键,磨豆机开始嗡嗡作
响,咖啡师轻敲手柄的声音锤出振奋的鼓点,音箱飘出乐
声,有人在轻声交谈……咖啡馆特有的声音环境进入耳朵,
注意力不自觉得在屏幕和键盘上聚集。这并不是某种“玄
学”。有研究显示,像咖啡馆这样恰到好处的环境噪声,能
够促进人的创意输出。
“声游全球咖啡馆”是播客《FLOWCoffeeMedia》的
固定节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下,每期节目通过十分钟左右
的时间,记录下一家咖啡馆内的声音。主播之一的 Swan
告诉我们,“借着这个节目听众可以去更多地方旅行,其
次也希望帮助人们在无法出门的时候,直接听到咖啡馆里
的声音。”
与大部分社交媒体形式不同,声音会让人与人产生比视觉内
容更加亲密、深入的联系,甚至带来“沉浸式”体验。同
时,它能够更大程度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基于声音的这两个
特质,2018年,由 Swan 和 Naza 主理的第一档中文咖 “人物专访”是《FLOWCoffeeMedia》开播后的第 碰撞并实现了今天我们所能听《FLO WCof feeMe -
啡播客节目《FLOWCoffeeMedia》诞生了。 一个内容板块,以26期节目,采访了26位咖啡师、烘焙 di a》多维度的内容。
师等从业者。 “我是兴趣驱动型的人, 当对某件事情有
“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咖啡爱好者们很大程度上在借助文 好奇心、有热 爱,就会想要更深入地去 挖掘。最开始想 在 “ 今 天 喝 什 么 ” 栏 目 中 , 可 以 听 到 有 关 于 咖 啡 的 大 量
字、图片等形式了解咖啡馆、咖啡饮品和咖啡师。但事实 要采访这些从 业者,也是想通过他们的 声音,去了解站 “干货”,每 期节目会针对一款咖啡豆 、一个产区或一
上,经过精心设计、层层修饰的网络图文内容,往往会让人 在咖啡背后的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可以 直接地听到他们 种冲 煮方式 进行45 分钟的 深度探 讨。 “在咖 啡馆出 现的
对一家咖啡馆的预期与实际产生偏差。我们想更真实得让大 对咖啡的见地,了解他们当下对咖啡的新想法。” 人”更像是一 个线上咖啡馆,她们会邀 请如设计师、编
家了解咖啡馆和咖啡本身。这就是我们做《FLOWCoffee- 剧等各行各业 的人走进咖啡馆一起聊聊 天,分享他们喝
Media》的初衷。”Swan 说。 随着探店、采访的进行,Swan 和 Naza 慢慢发现,人 咖啡的习惯、 工作内容及生活方式。听 众可以毫无压力
们对咖啡的认 知和需求不尽相同,于是 她们开始引入一 的聆听,即使 不是深度咖啡爱好者,也 可能在其中收获
些来自不同领 域,带有不同观点的话题 和嘉宾,开启新 随即掉落的灵感。
栏目,对咖啡进行更为广泛的探讨。
虽然直到今天,大部分人看待咖啡的方式还停留在“它是
她们是认识多 年的朋友,都喜欢咖啡和 播客,这让两人 否好喝”这类相对基础的角度上,一旦有人想要更深层次
能够在同一频率上保持对话。除了主播身份外,Na za 地去了解咖啡背后的人文价值、关于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
也是德国咖啡品牌 Fi veE l ep h ant 在中国的运营负责 展,《FLOWCoffeeMedia》的内容则能够提供一些不一
人,从业者与 爱好者的不同身份,则扩 充了彼此看待咖 样的价值体验。“我们也希望,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听众尝
啡的视角。无 数次关于咖啡和生活体验 的对话中,她们 试跳开原有认知,主动探索和反思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