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气细心充满灵性的咖啡师约翰瑞恩亭—John Ryan Ting参加2015新加坡咖啡锦标赛制作创意咖啡时,专注的表情再次将众人目光汇集在一起,然而更让人感动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 一杯咖啡从研磨到萃取,将心注入杯子等候的过程充满期待,等待着把完美的一杯咖啡精心制作好呈现给坐在评委席上的大家,剩下的一些咖啡是台下的观众有机会可以尝试到的,那天John Ryan Ting把一杯自己制作的创意咖啡亲自端到了台下的一位观众面前,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母亲。她尝了一口后说:“很好喝!”一个肯定的表情再次将画面定格,那是她对儿子最好的鼓励和认可。 当比赛落下圆满的一幕,John Ryan Ting获得该次比赛冠军,分享心得时他说:“之所以获得这次冠军的奖项,要感恩她的母亲,正是因为母亲一直热爱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精神一直感染着自己,而且母亲是胃癌晚期患者,母亲的乐观正是让自己传承了这种特质,将无限的爱融入了咖啡的世界。 能把心爱的咖啡分享给最爱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母亲经常鼓励自己说:”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习成长的机会,John母亲的话再次鞭策着他,成为他前行路上的动力,将心注入,一路向前。 爱是咖啡人最虔诚的信仰,祝福所有在咖啡路上行走的咖啡人。 作者:PHYLLICIA WANG..
Q:请问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咖啡的?入行前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A:2011年我从军队退伍,之后在太阳鸟咖啡学校做后勤,那是我最初接触咖啡,从一杯小小的拉花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做咖啡的感觉。在此次夺冠之前,我一直在重庆野兽花园咖啡(BG CAFE)工作。 Q:入行咖啡圈也挺久了,有没有自己的偶像? A:当然,我很崇拜韩国咖啡师金祯奎Kimjinkyu,他是亚洲目前唯一一个拿下本国咖啡师比赛和拉花比赛的“双料冠军”,我早期就是通过看他的视频进行练习,现在,他也依旧是我学习的对象。 Q:有注意到你去年也参加比赛,能谈谈此前的比赛经历吗?有没有那一秒想过放弃? A:去年比赛因为失误只拿了第六名,所以今年的比赛我准备了很久。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比赛前20天,因为生病在医院里住了半个月,出院时医生还建议我不要坐飞机,当时很纠结是不是要放弃,不过幸好,我还是来了。 Q:这次作为黑马选手夺冠,能分享一下其中的准备过程和决胜秘诀吗? A:其实对于我来说,我一直在准备比赛。毕竟已经参加过两次总决赛,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从去年比完赛开始,我就断断续续开始构思自己的比赛图,直到今年1月开始正式的流程训练。真的说到做了多少杯咖啡,我记不清了。光流程我就已经走了80次左右, 很感激每次流程都有小伙伴的陪伴,他们会详细地记录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制作时间,从而精确到每一杯咖啡的出品。甚至当我身体出现状况时,他们还会抢着帮我洗杯子,让我不要碰冷水,所以,我真心非常感谢我的团队。而获胜更谈不上什么秘诀,我只把每次出品和练习当做是一场比赛。 Q:关于未来,有什么更长远的规划吗? A: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变动,因为我有一个不错的团队,非常感谢野兽花园咖啡的伙伴们,我也非常享受现在工作的状态。有可能的话,我会考虑在工作之余创立一个工作室,打造一个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 Q:如果要向从来不喝咖啡的人推广咖啡,你会怎么做? A:首先,我会了解客人不喝咖啡的原因,再根据客人反馈的信息,有意识地将产品进行分类,主动为客人提供一些他可能喜欢的咖啡类产品。我比较排斥过度强调咖啡本身,如果客人喜欢喝口感偏甜、或有奶油的咖啡,我会努力做好他需要的。还是那句话,先接受再引导。..
Q: 分享一下此次夺冠的准备过程和决胜秘诀是什么? A: 对我而言: 1.首先,关键在于比赛的初衷,我个人将比赛看作一场面对所有人的分享:“当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所想, 就去比赛。”比赛的意义不应该是单纯地追求分数与名次。 2.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希望自己尽可能地抛开赛制的影响与框架,坦诚地面对自己和咖啡。思考和理解来自咖啡背后每一个产业链细节与杯中液体的关联性,思考作为咖啡师的本职工作:“萃取”还有怎样提升的空间。最后,把这些收获梳理好带上赛场,分享给大家。 3.当做好上述的事情后,我发现自己在场上的心态有很大的转变(对比我参加CBC时的状态而言) 我更加真实地面对评委和自己,为了分享,而非比赛。所以至于结果,交给上天吧。 Q:请问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咖啡的?入行前是从事什么职业呢? A:2012年8月底偶然参加了一个成都的咖啡兴趣班,我开始接触咖啡。让我真正决定进入这个行业的契机,是一场比赛。同年的9月,我报名了四川都江堰市的一个小型咖啡师比赛。但当时没有任何比赛的概念,只是厚着脸皮请教了一位参加过WBC比赛的前辈,然后摄录下比赛给我做示范,在几天里模仿着走了几十遍流程。最后居然出乎自己意料地拿到冠军,这对于当时刚走出大学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就此,我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在我加入M2M Coffee之前,我在重庆的咖啡行业工作了两年。 Q:除了都江堰的那场比赛,还有其他比赛的经历吗?比赛工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 A:我也参加过2013年的CBC分区赛,很幸运地赢得了重庆区冠军,然后就是2014年WBC中国区总决赛。在沉淀了半年以后,参加了今年的WBC 中国区冲煮赛。对于每一个参加过这样比赛的咖啡师来说,准备的过程都不易。当时为了比赛,每天下班以后都要筹备和练习,每天至少6个小时,凌晨3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上班。坦白说有一次,我在凌晨自己独自测豆萃取时忍不住喝哭了,但哭够了就继续接着练习。我告诉自己,既然渴望进步, 就不能害怕付出,我相信对于每一位参加过比赛的咖啡师而言都会深以为然。 Q:怎么看待中国的精品咖啡市场? A:再精品的咖啡也逃离不了作为餐饮行业的事实,这意味着我们最终要把重心放在“服务顾客”上,这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顾客的体验,聆听顾客的需求。而非用“教育”的态度来面对他们。我感激任何一个进入咖啡店的顾客,即使他不喜欢我的咖啡,但至少他给我了一次为他制作咖啡的机会。..
先来回顾一下这次的排名: 第六名:Charlotte Malaval, 代表个人参赛,法国 第五名:Maxwell Colonna-Dashwood, Colonna & Small’s,英国 第四名:Chan Kwun Ho, The Cupping Room,中国香港 第三名:Ben Put, Monogram Coffee,加拿大 第二名:Charles Babinski, G&B Coffee / Go..
Matt Perger简介: 2014 的世界咖啡调酒大赛冠军 2012 的世界冲煮大赛冠军 2013、2011 年的世界咖啡师大赛第二与第三名 澳洲墨尔本 St. Ali 家族的生豆采购、烘焙师、训练师、及咖啡师 曾帮助 Mahlkong 研发设计 EK43 磨豆机 今天跟继续跟大家分享2014年10月31日,于王力咖啡学院举办“国际咖啡论坛”Matt Perger 的咖啡哲学与国际视野演讲(下)。 Matt Perger-澳洲墨尔本St.Ali家族的生豆采购、烘焙师、训练师及咖啡师 同时身为咖啡师、烘焙师、训练师与生豆采购,Matt 谦虚地说,他主要专注在烘焙与咖啡师的角色,思寻这样的定位,可以如何改善咖啡产业的供应链。 Matt..
- ← Previous Page
- 1
…
- 7
-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