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向来被人类当做健康食品的典型代表。但近年,由于少数不良商家在牛奶中加入违规化学物质,致使一些儿童在食用后产生不可逆的生理创伤。自类似新闻的传播后,国内消费者,尤其是新生儿的父母们对牛奶的选择可谓是谨慎又谨慎。食用后稍有不适,第一个联想便是“会不会是牛奶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牛奶没问题,只是人类身体有问题的话,牛奶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无限趋向正无穷吧!此次,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讨论熟悉又陌生的“乳糖不耐受症”。
被上帝选中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
乳糖不耐受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食用牛奶或者乳制品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机体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乳糖不耐症并不罕见,其发病率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种族差异十分明显。目前,相关科研证实,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是:亚洲人:90%以上,欧洲人:30%以下(西班牙及北欧犹太人除外)、非洲人:70%。
目前,关于这种种族分布差异的原因尚未形成定论,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乳糖不耐受症并不罕见,或许你我就是被上帝选中的其中一个。
这群被上帝选中与牛奶无缘的人群中,病理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先天性
此类型属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者活性不足,这对于依靠乳汁维持身体机能的婴儿来说无疑是个噩耗,祸不单行的是,它还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较为少见。
原发性
此类型属于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的活性越来越低直至最终完全消失。所以,赶紧趁着年轻,乳糖酶还没退休,多喝几瓶鲜牛奶。
继发性
此类型属于由于某种疾病从而导致的暂时性的乳糖酶活性低下的症状。换言之,当疾病痊愈,该症状便可随之而去。
如果你对牛奶爱得深沉……
其实,乳糖不耐症患者们也不是此生注定与牛奶无缘,如果你对牛奶爱得深沉,想喝总是还是有办法的。
从发生机制中便可推理出:乳糖+乳糖酶不给力+细菌串联在一起而导致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就是从三个角度逐一攻破即可。
首先,可以通过去除牛奶中的乳糖,再添加 一些麦芽糖以维持能量供给;其次,当机体的乳糖酶罢工时,我们还可以人工添加乳糖酶至牛奶中,再提供充分的代谢环境即可;最后,也是目前为止最广为使用的方法便是,使用乳酸菌对牛奶进行发酵变成“酸奶”,一来可以降低乳糖含量,二来,乳体中的活菌还可改善肠道菌群状况,增加乳糖酶的活性。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