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别跟我说你不会品咖啡了!

 

img_4139

 

你呼吸的每一秒,都在感受这个世界提及专业的“品鉴”,许多人都会觉得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通过进食(吃、喝)来摄取 体内所需的物质,这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体验“品鉴”的过程, 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件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
谈及咖啡:“这个咖啡有果酸!” 说真的,在我投入精品咖啡领域八年的时间里,每每提及这句话,80%的人会做出如下的第一反应:“啊?什么意思?我只要苦的!那才是咖啡。”如果你看到这里,开始对咖啡有了一点点兴趣,不妨去网络搜寻“ 专业品鉴”、“咖啡”等相关字眼, 跳出来的会有以下关键词:风味轮、 闻香瓶、TDS、萃取率……希望你不会望而却步。而在我平时教学的过程中,95%左右学员的自我介绍开场白便是:“我不像你那么会喝,所以……”不知道这是天生的谦逊使然,还是用“把丑话讲在前面”的理论来让不理想的结果合理化?
 

这里我想先提醒大家 ,每个人都有品鉴能力。

 

img_4140

主观味觉与客观品鉴

味觉,是一个相对主观的个人感受,但是我们在所有的杯测表格或是比赛的评分表里,都会注意到一个事实:“你必须忠实地描述你当时的感受,所有被描述的词汇与量化程度必须严格被中性定义,并且,必须多项目的观察。”

 

img_4141

相较于酒跟茶,咖啡的特征(香气、味道、触觉等)更微弱一点,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的确较难辨别出不同产区、不同处理法的差异。

 

img_4142

例如,80%没有被经过训练以及校正的品鉴者,在第一次品尝水洗的耶加雪菲咖啡时,普遍觉得这是一款淡淡的、甜甜的咖啡。若是我问:酸吗?70%的人都会表示:不酸。而实际情况是,耶加雪菲的咖啡酸质并不低,只是其酸质表现为清新的水果调性(类似柑桔),某些品质好的耶加甚至带有花香,而吞咽后如焦糖般的回甘也很舒服,因此,初次品鉴者并不会觉得特别酸。而经过了相关专业培训后,品鉴者对于酸质的敏锐程度加强,也能从中分辨不同类别的酸,从而进一步“享受”咖啡酸甜带来的愉悦。

 

img_4143

由此,请相信:你完全具有品鉴能力,只是需要练习!

 

img_4144

 

从习惯到专业

在专业品鉴咖啡时,往往会以杯测作为首要途径。

当初学者在学习杯测时,“风味”栏通常是一个难点。初学者们总会有种“似曾相识,但我喝不出来”的感觉。除非咖啡本身有某种突出的特征,能令你联想到过去曾有的味觉体验。事实上,风味描述并不是拍脑袋就跳出来的答案,前提,是你必须努力增强自己的生活感官经验,让自己大脑里的感受库变大,然后试着理解自己喝到的感受,如果觉得酸,是哪一种的酸?是水果类的吗?甜是哪一种甜?焦糖吗?试着分析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你对喝到的味觉理解。

 

img_4145

 

大部分人的感官能力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形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是否“有意识的练习”。而你的个人喜好、生活习惯与感官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女生通常对于薰衣草、 玫瑰类的味道较为熟悉;抑或你喜欢吃苹果,便会对苹果清爽的酸甜感特别敏感……越喜欢,就会重复体验它,久而久之便强化了你对这一风味的熟悉度,在杯测时尝到相应的味道也能马上反应出来,于是,“品鉴时可以轻易感受、联想”能给予你正面的心理奖酬,你也越发喜欢苹果 了。这是一连串的对应事件,而感官品鉴的练习,也正是如此日常。

 

img_4146

img_4147

可以被训练的“品鉴”能力

在专业品鉴训练的过程中,除了个人感官能力的练习,多品尝不同种类的食物来强化味觉资料库,建立味觉基准线也非常重要。

 

img_4148

 

建议

1.理解定义2.自行练习3.时刻保持与不同的人交流,无论是家人、朋友,抑或业界的大咖,都可以跟他们多多交流你的感受,倾听他们的看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在哪里。

 

img_4149

另外,在练习感官品鉴时,试着让自己的感官避免受到高强度的刺激,比如抽烟、过量的摄取酒精等等, 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力较为敏锐。另外,感官品鉴的学习过程必须保持耐心,因为需要长时间的累积,短则十天长至两个月。

关于作者
吴巧雯 / 香记咖啡学院培训总监一个喜欢喝咖啡的人,从事咖啡行业八年,曾多次担任咖啡赛事感官评委。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