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宁(大家都喊她“豆子”)北京人,UNIUNI咖啡馆咖啡师
2015年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赛区第三名
2016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赛区冠军
2018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赛区冠军
▲UNIUNI南京凯瑟琳广场店
见到杜嘉宁是在UNIUNI咖啡馆后面的酒吧。走近,俯坐在吧台前看手机的她显得有些文静,与赛场上“充满男孩气的女孩”形象相去甚远。待转过身来,她走过来热情的地招待我们坐下,主动中又透露着点羞涩,像一个邻家小女孩那般,全然没有一丝冠军的锋芒。
她也喜欢喝可乐雪碧,愿意与旁人分享,天真里带着几分男孩子模样的的慷慨大气。随着交谈的深入,她始终不卑不亢、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令人深信她蕴藏着静默的爆发力。这种饱满的状态不单单是在工作上,它更会传递给周围的人,对于她来讲,每一次站在赛场,都是领悟与成长的心灵之旅。冠军头衔的背后,真实的她原来如此“可爱”。
“本想偶遇井柏然,没想到进入了咖啡行业”
当问及缘何选择咖啡师这个职业时,我们本以为答案会是“喜欢”、“新鲜”、“有趣”等诸如此类的关键词。没想到她先是偷偷一笑,然后说道:“其实是因为一次的无聊。”
2009年的夏天,高中毕业的杜嘉宁还差半个月满18周岁。那是一个可以做选择的年纪,而她刚好有了选择的意识。“我当时就觉得:是时候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了。”同很多18岁的孩子一样,她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不想继续念书,想找工作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便开始在网上寻找机会。
“那个时候微博刚推出,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流行,所以很容易被某一条消息刷屏。我从朋友那边找到一个内测号登陆,刷到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店,井柏然在那边做活动,所以不管我刷多少页都是他。刚好也无聊,我就去了这家咖啡店想“偶遇”井柏然,结果明星没有看到,却看到了一个咖啡师招聘信息,于是我便进入了这个行业。”
“原来我也有这样的一面”
杜嘉宁第一次出现在赛场上是2015年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决赛,她拿了第三名。也许那不是一个容易被大家记住的名次,但那次比赛对于她来讲却是意义非凡的。
“从那一次比赛我才开始知道:哦?原来自己可以有这样一面。在我喊了“开始”以后,那十五分钟里面的自己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所以那一次我非常的享受,也很开心的发现了自己。虽然后来在2016年的冲煮比赛上我拿了冠军,但却没有那样的感觉了。”
当我们没有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去尝试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会害怕它,觉得是一个负担。2015年4月份比完CBC后,对冲煮赛还完全没有概念的她带着点“懵”就报名了十月份开始的冲煮地方赛。“上一次冲煮比赛,其实赛前我没有真正的去思考站在这个赛场上我要做什么?要说的东西又是什么?那时候会有不太清晰的感知,可能我想到的只是要把比赛这件事做好、把咖啡做好喝,但是我不确定我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那次不论是备赛还是比赛过程对我来说都很痛苦和煎熬,我会怕这件事情。”
“遗憾不是因为输,而是其实可以更好”
今年的赛场和以往一样有很多熟悉的面孔,而不一样的是我们还看到多了许多眼泪。咖啡师赛有、冲煮赛有、拉花比赛也有…… “很多老选手经历了多年的比赛,会对自己有新的期待,希望能够有所突破。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眼泪,其实这种眼泪不是不好的眼泪,哭不是今天输了,可能是因为今天不够好,有遗憾。眼泪掉下来,但不会就这么放弃。”
▲今年CBrC比赛现场
“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变化”
作为一个已经拿过一次全国冠军的选手再次登上比赛的舞台,自然会承受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其实我也有负担,我担心我做的这个东西是不是足够好?有没有让大家觉得不一样?能不能让大家看出来我这一年多时间的变化和成长,我会怕没有完成大家的期待。”于她而言,最大的认可也许并不是拿第一名,而是赛后可以有人对她讲:在你的流程中我有看到你想要表达什么,也有看到你的变化,还有你不一样的地方。
“有时候我也不喜欢改变”
生活中的杜嘉宁和工作时的她完全是两个状态。工作和比赛中,她更喜欢不断寻求突破;但是在生活方面,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吃东西害怕尝鲜、住地方害怕搬迁。”她是一个很害怕改变的人。
不管是站在赛场上还是私下和朋友交流,杜嘉宁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很能聊、很自来熟的人。“但其实我胆子很小,在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面前,很怕迈出第一步,我需要别人来带动话题,但是当第一步迈出去后我可能会比其他人玩的都皮一些。”她觉得,也因为这样的性格有时候使她错失掉很多认识朋友的机会。
“老板和同事眼中的她”
谈到为何会和老板张寅喆结缘,杜嘉宁透露说:“其实我很害羞的,老张后来有跟我说,那时候他在北京时,我给他做过一杯拿铁,那个拉花有惊艳到他,让他对我有了印象才有了后来的机会。”
张寅喆也说:“我没那么厉害,一开始就知道她将来会夺冠。我更多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一件事。他们也许不自信,也许害羞。但是真的渴望得到一些成长机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除了豆子,我们团队的人其实骨子里都不是很自信,包括我自己。但也恰恰因为这样,每一次成长带来的自信反而更会弥足珍贵。”
“豆子工作的时候是一个超认真、细致的人,但是当她脱掉围裙后你会发现她其实很大大咧咧、很小女生。”这是同事对杜嘉宁的评价。
“I am unique, We are the same.”
这是UNIUNI的Slogan。谈到UNIUNI这个品牌,不管是豆子还是张寅喆,提到最多的词就是:“不自信”还有“延续”。“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好”。但这种“不自信”更像是一种谦卑;而延续,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杜嘉宁说:“以前的延续是一种有意识的延续,我们想要做好之前没有做好的事情;而现在更多的可能是对不是自己能够预见的、对探寻未知世界的一种延续。”
▲UNIUNI团队合照
CTI对话杜嘉宁
CTI:你从一开始就喜欢喝咖啡吗?能不能说说你第一次喝咖啡的感觉?
杜嘉宁:坦白讲第一次喝感觉就一个字:苦。所以我现在很理解很多人喝的第一杯我们觉得好喝的咖啡时为什么跟我们的感觉极其的不一样。第一次的体验是非常主观的,是真的对这个味道的一个认知,那种感觉我现在还有。
CTI:有人“吐槽”世界冲煮大赛就像是“世界瑰夏大赛”,你怎么看?
杜嘉宁:选择瑰夏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当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好的,有挑选好东西的能力时,这是一件好事,虽然它很贵。其实每一个被从众选择的东西到最后都可能要被抛弃掉,豆子的选择同样是这个道理。
CTI:谈谈16年那次世界赛的收获吧?
杜嘉宁:世界赛给我最明显的感觉是“差异化”、是“碰撞”,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好喝的咖啡。那个地方真的可以打开你的视野,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觉得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需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当时我决定停一年,暂时不要再比了。
CTI:跟我们讲讲老张(张寅喆)吧!
杜嘉宁:老张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很好的老师、他同时还可以当朋友,我们私底下可以像朋友一样交流。在我们年纪还很小,觉得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抉择时,他会很清晰的帮我们分析。一个选择的结果是对还是错、一件事情是开心还是难过,事情发生以后他会和我们聊很多让我们去释怀。他是一个懂得在精神上帮我们梳理的人。
CTI:你觉得你会一直当一名咖啡师吗?
杜嘉宁:也许吧!我对人生其实没有太多的规划,我不是一个擅长做长远规划的人,甚至有点害怕改变。
巴尔扎克在《幻灭》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这些美好的品格在杜嘉宁身上我们都能清晰的捕捉到。“我们不用成为任何一个人,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就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是:从容。话语间夹杂着某种莫名的感染力,叫人心驰神往。采访完毕,起身后的杜嘉宁霎时间又变回了那个带着孩子般天真的“豆子”。
– End –
NO COMMENT